
- 简体中文
 

由于铸造生产程序多,影响因素复杂,铸件产生缺陷或失效在所难免,往往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。而质量控制关乎企业效益、信誉。对于难解缺陷企业会组织质量管理人员、工艺技术工程师、现场操作工人等进行综合分析,若在运行中发生失效,还需合作双方进行联合分析,甚至聘请专家、专业评定机构给出权威结论。凡此种种,都是铸件缺陷带给企业的烦恼。
铸造工艺过程复杂,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,往往由于原材料控制不严,工艺方案不合理,生产操作不当,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,会使铸件产生各种铸造缺陷。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、特征和产生的原因,见表。
| 
			 缺陷名称  | 
			
			 特征  | 
			
			 产生的主要原因  | 
		
| 
			 气孔 
  | 
			
			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  | 
			
			 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、杂质多;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;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;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;⑤春砂过紧,型砂透气性差;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 | 
		
| 
			 缩孔与缩松 
  | 
			
			 缩孔多分布在铸件厚断面处,形状不规则,孔内粗糙  | 
			
			 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,如壁厚相差过大,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;②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不对;③浇注温度太高;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,收缩率过大,冒口太小或太少  | 
		
| 
			 砂眼 
  | 
			
			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型砂充塞的孔眼  | 
			
			 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,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;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;③浇注系统不合理,内浇口方向不对,金属液冲坏了砂型;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  | 
		
| 
			 粘砂 
  | 
			
			 铸件表面粗糙,粘有一层砂粒  | 
			
			 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;②型砂含泥量过高,耐火度下降;③浇注温度太高;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;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  | 
		
| 
			 夹砂 
  | 
			
			 铸件表面产生的金属片状突起物,在金属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 | 
			
			 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,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;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,水分过多,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;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,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;④浇注温度过高,浇注速度太慢  | 
		
| 
			 错型 
  | 
			
			 铸件沿分型面有相对位置错移  | 
			
			 ①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准;②合箱时,上下砂箱错位;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铁,浇注时产生错箱  | 
		
| 
			 冷隔 
  | 
			
			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,其交接处是圆滑的  | 
			
			 ①浇注温度太低,合金流动性差;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;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;④铸件壁太薄;⑤直浇道(含浇口杯)高度不够;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,型腔未充满  | 
		
| 
			 浇不足 
  | 
			
			 铸件未被浇满  | 
		|
| 
			 裂纹 
  | 
			
			 铸件开裂,开裂处金属表面有氧化膜  | 
			
(转自铸造材料)
铸件出现缺陷后,就要进行精准分析,见招拆招,而企业放的大招是拥有一支专业的质量控制专业团队,掌握专业的分析技术和方法,这尤显重要。